師資介紹 - 蔡書瑜


關於我、身體、表演與嬋柔

身體作為一個載體,許多對話、情緒與心思都藏在裡頭,
透過有意識地覺察與身體對話,才能看見那些被埋藏自己。
- Shu Notes -


學歷:
學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
碩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運動防護組

證照進修:
Gyrotonic® Gyrokinesis® 嬋柔認證師資
Jumping Stretching Board®
臺東身心學會 經驗解剖學研習進修 
Anatomy Train解剖列車
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 研習進修

現工作地點:
嬋柔- 桃園Body Reform工作室\台北古亭好時良身\中山AT力場
舞蹈- 禕姿舞蹈藝術中心

專業經歷:
2023年
參與劉奕伶《Game On》桃園鐵玫瑰演出,
《Game On (Extract)》Camping Asia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
2020年
創動劇場Collision Motion Lab舞蹈影像實驗計畫。
2019年
獲國藝會『海外藝遊』專案補助,赴歐美加參訪舞蹈科學機構並參與IADMS國際舞蹈醫科學會談。
2018年
參與上海藝術節扶青計畫,杜彥昊『微縮空間』創作演出;
創動舞劇場臺北誠品跨界合作《追》。
2017年
參與雲門二新北駐市「十三聲」巡迴演出。
2016年
在歐洲遊歷一年,並於德國Essen舞團Tanzmoto Dance Company參與編舞家Royston Maldoom 《Crossing the Lines》作品重建;參與德國柏林中德青少年節FIAKE.e.V.交流演出節目舞者與編舞。
2015年
擔任Graeme Collins《Troppo Allegro》排練助理,
高雄春天藝術節《動物狂歡節》排練指導。
2013至2015年
參與臺灣創動舞劇場Collision Motion Lab 三季演出《Silk Project 絲私語》《此刻・彼方》《Collision Motion Lab I》。
2014年
參與美國Jacob's Pillow Dance Festival藝術節演出。


我的故事


從三歲幼兒律動開始,我的生活中就與舞蹈密不可分,
童年記憶是滿滿的舞蹈教室練習及比賽的回憶,身體訓練與表達是我熟悉的語言。
長年累月於舞蹈上的身體訓練、過度使用,以及不恰當的慣性運用,身體開始透過「嚴重的受傷和疼痛」與我對話,
過往身體只被視為工具,表達和表現我想呈現的話語,從來沒有注意到他是需要互相聆聽與溝通的對象,
以至於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小傷、小痛及不舒適感在長期被忽視後,一次性的反撲,聲音大到沒有辦法再被忽視。

大學畢業後一年,長期腰部的疼痛與腿部神經麻電感,被診斷為腰椎第五節和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面臨著開刀的可能性,對一名以身體為生計的舞者來說,這幾乎是一種死刑宣判。為了避免手術並恢復到受傷前的舞蹈狀態,我積極的安排徒手物理治療與動作控制訓練,使疼痛與傷害被降低到可接受範圍內,讓我能夠持續的健康舞動身體,生活行動也不被疼痛影響,甚至還能夠出國甄選舞團在國外跳舞。
(從打噴嚏、咳嗽與騎摩托車的震動都有嚴重疼痛的程度,到能夠恢復9成以上的舞蹈肢體動作,真的很感謝當時的治療師。)

與嬋柔的旅程是於2016年德國柏林駐點遊歐開始的,期間因國外醫療體系的差異和自由舞者的不同工作性質,固定的腰部治療行程不再是常態。然而,在參與了一堂日本舞者Chizu的嬋柔器械一對一課程,首次體會到嬋柔運動與其他訓練帶給身體不同的空間。

第一次的課程中,我感受到腰傷部位為了使腰椎疼痛減緩,其實周圍的肌肉與組織費了好多力氣在幫忙穩定,他們的確在物理治療及肌耐力訓練下變得強壯有力,不過也因為強壯而變得緊繃,髖部的外璇外展肌群也過度緊繃,及不愛工作的腿後側肌群也讓腰部的負擔加重。
但器械課程中我透過Chizu的引導下,
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腰椎的強壯與穩定,能同時在保有空間的狀態下進行活動,
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脊椎與髖部可以有這樣柔軟,但保有控制的延展度用法,
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看似線性的動作型態,內部有好多螺旋曲折的空間,
第一次感受到內在力量不過度控制與力量的使用下,身體空間能動的更好了。
不過前期2-3次的課程,
還深刻的記得,這些體驗讓我大腦又驚喜又困惑,因為他從來沒有接收過這樣的身體經驗,
但腰部和髖部的空間感開始提升,慢性疼痛感也消失得差不多,我也能夠更輕鬆自在地舞動身體,而且尚且不需手術。
這樣的經驗與輔助效益,使我在往後幾年於嬋柔運動的探索中(歐洲,台灣,美國),
也於2019年取得了GYROTONIC嬋柔認證教師的資格。

嬋柔運動如同舞蹈或是人生,是一項需要透過身體經驗與練習慢慢去探索與體驗精髓的運動。
而身體訓練之外,深感理論知識與應用不足的我,
2021-2023年就讀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攻讀運動防護領域研究所
假日也於臺東身心學會進修完整系列的經驗解剖課程
這些學術知識的吸收學習讓我對身體評估、訓練和方法的分析能夠更具科學依據,
並且根據每位學生身體需求安排課程訓練重點。
不管是舞蹈或者嬋柔,學術知識理論與身體經驗訓練的結合應用,
初衷都是希望每個人能夠遠離疼痛與傷害與身體相處得更友好與自在,
帶著愉悅的身心做著自己想完成的事,是很難能可貴的。

身體練習與學理知識一樣,只有持續性的學習理解與應用,才能夠真的被吸收,
還有好多需要學習與體會,一步一步的前進著,繼續在更認識自己的路上,也協助周遭的人一起體會無痛動身體的美好。

2024 Feb. 15th
Shu


Pic by Terry Lin (2015. CMLab)
Pic by Terry Lin (2015. CMLab)


在舞蹈路途上身體與表演,

成為向內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媒介;

而嬋柔運動之於我則是,

與身體重建融洽關係的治療師。


- Shu Notes -



Pic by Terry Lin (2013. CMLab)
Pic by Terry Lin (2013. CMLab)

後記溫馨提醒與聲明:

上述只是個人的經歷與體會,嬋柔運動幫助我很多,
但不代表我永遠都不受舊傷干擾了,或是能保證以後都不會需要手術或者有新的傷害。

其實只要懶惰不動身體或好好練習,在研究所期間坐著讀打文獻寫論文的時間過長,
又或者回到舞蹈排練演出場域的高強度身體使用,疼痛與不舒適不時的還是會回來,
只是我更清晰能夠判斷身體的臨界閾值在哪邊,能夠知道該如何有效地主動應對,
在疼痛開始前或開始時有足夠的能力解除或是紓緩不舒適,
我不會說嬋柔治癒了一切,但他陪伴著我更了解與認識自己。

而我帶著這份陪伴,期冀自己成為溫馨的陪伴者,與人分享我的經歷與體會。

2024 Feb.15th
Shu


 2024 © Body Reform工作室|桃園八德區仁和街234號|聯繫Line ID @bodyreform.tw
GYROTONIC® AND GYROKINESIS®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GYROTONIC SALES CORP AND ARE USED WITH THEIR PERMISSION.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